很多人問我要怎麼培養主持人引導能力,
一、洞察力
首先引導的先備能力便是要先有洞察力的培養
我這邊要引用則文的一段話:要如何擁有洞察力,最重要的是擁有屬於自己的答案,而這個答案需基於邏輯推演,事實依據和資訊整合
在沙盤推演的過程中,會有自己的答案從腦海中浮現,你會去思考若你是利害關係人的角色 你會怎麼做 如何推動 做不做的到 那要怎麼落實
行動方案執行時會遇到哪些問題,哪些困難,搜集相關的資訊去破解可能會遇到的障礙,腦海中會有個小劇本出來
然後再運用心智圖去讓圖像具體化,這個具體化的目的是讓更多人、讓與會者更能明瞭你所思考的脈絡
從中檢視出可能發展的面向,或是去修正執行的路線
二、學習力
我們學過教學原理 教材教法的教育者會知道,運用愈多的感官接收知道訊息的傳達,更能夠內化吸收,儲存至長期記憶區
請求與會者將想法寫在memo紙上蒐集大家的意見,這邊是觸覺上的運用
利用口語表達對事件的想法,桌長再進一步向全場說明上一回合的討論,
包括心智圖呈現,結合聽覺和視覺感官的接收,與會者更能集中專注度在這場討論上
主持人本身要具備以下特質:
1.自信:自信是成功主持的關鍵。相信自己的能力和知識,展现出積極的態度。以吸引與會者注意力。
2.提前准備:主持前提前准備工作是非常重要的。研究主题,收集相關信息,准好好脚本或大綱,熟悉演練或主持的内容。足够的准備可幫助你更加自信和流利地進行主持。
3.良好的口才和表達能力:練習演講和朗讀,注重發音、語調和语速。通過閱讀書籍,報紙和其他文獻來豐富匯量提高表達能力。
4.肢體语言:保持良好的眼神接觸,注意手勢和肢體動作。可以增加你与與會者之间的互動和溝通。
5.人際交往能力:與現場進行良好的互動非常重要。培养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,學會傾聽和回應與會者的問題和意見,展示友好和專業的態度。
6.觀摩學習:觀察其他優秀主持人的表現,學習他們的技巧和風格。觀看談話性節目、演講或其他主持活动,從中獲取靈感和經驗。
7.接受反饋和持續改進:不断學習和改進的過程。接受與會者的反饋,了解自己的優點和不足之處,不斷努力改進和提升自己的主持技巧。
透過持續不斷的練習和積累經驗,逐渐提高主持能力。
「自信」、「準備」和「互動」是成为一名出色主持人的重要要素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以下轉貼自何則文fb的內容
一位同學提問道:「則文老師,您的見解總是充滿洞見,邏輯清晰。請問我該如何培養出像您這樣深刻的洞察力?」針對這個問題,我給出了以下回答:要培養洞察力,首先需要對事物擁有屬於自己的答案。
我引用了2017年哈佛大學校長德魯·吉爾平·福斯特(Drew Gilpin Faust)在新生開學致詞時的一段話:「大學教育的目的,在於讓學生能夠辨別有人在『胡說八道』。你們將在不斷的挑戰中學會這個能力,面對各種分歧和異議,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。」
要擁有洞察力,最重要的是擁有屬於自己的答案,這個答案需基於邏輯推演、事實依據和資訊整合,而非隨波逐流。
在座談會上,我舉了一個例子:大家是否相信世界上存在真相?我個人是相信的,但這個真相或許與我們目前所認知的世界大相逕庭。
我們現在所學到的知識,有可能八成都是錯誤的。這時候可能會有人驚訝地問:「天哪,您怎麼會說課本裡的東西錯的?如果課本是錯的,那我們在學什麼?如果我們現在已知的世界都是錯誤的,那我們的世界觀不就應該崩潰了嗎?」
事實上,人類社會一直處於不斷變革的狀態,新的發現不斷推翻舊有的知識體系。例如,500年前的人們相信地球是平的,如今相信地球是平的人則需要就醫。
然而,人類並非在發現地球是圓的後就找到了真相。起初,我們以為太陽是世界的中心,後來才發現太陽僅僅是銀河系中的一個恆星系統。
繼而,我們發現宇宙並無中心,它不斷膨脹,太陽的運行軌跡也不是固定不動的,而是朝著遠方飛奔而去。就像一個螺旋鑽,整個太陽系不斷向外飛去。我們新發現的知識不斷地推翻舊有的體系,這才是真相。
留言列表